新闻资讯


记忆中的鞋

发布时间:

2019-01-14 15:48

时至今日,鞋子已不仅具有最初穿着走路、护脚、甚至舒适的基本功能了,搭配服装,时尚美丽,乃至极具个性都赋予了鞋子新功能及要求。我想,这其实是一部人类鞋子发展的历史。

与我,鞋子也是有历史的。自母亲亲手给我穿的第一双鞋至今,我穿过的鞋子不计其数了。尤其是工作之后的日子:手里有了属于自己的钱,商品供应又日渐丰富,加上童年因物质匮乏而生于心中的某种情结,看到了喜欢的,就毫不犹豫的买下,从平底到恨天高,从单一黑色到五彩缤纷,从以春秋为主到春夏秋冬俱全,从及脚踝到长筒靴,逐渐地,家里面的鞋子比得上一个小型的鞋店。然而记忆中最深的,其实只有三双鞋,且完全与现在花样繁多鞋子们无关的三双鞋,让我一提起,一想起鞋子的时候,就会想起它们。

第一双鞋,是母亲亲手纳鞋底的方口布鞋和棉鞋。在我们都还是孩子的年代,鞋子基本都是家里手工制作的(说家里,是因为有些家庭也有父亲做的)。入秋后,太阳很好,母亲把家里不能要的衣服,都拆洗干净,用面粉打了浆糊,左一层右一层的打成袼褙,放在太阳下晒得透干。随后,再用买的白色粗布将正反两面都粘了,量好我们的脚丫大小,就画了纸样,剪成鞋样,将袼褙按照鞋样剪好。接下来就是要和线了。那个时候,能买到的都是单股的白线,但要将厚厚的袼褙鞋样穿透,捆在一起,不成股的线是不能的。于是,我童年中有很多次,都成了母亲和线的小帮手:我在这头用小手指勾了线,母亲在两三米的那头,一边用牙咬了,一边用双手搓……就这样,双股线绞成单股,如此反复,最后就成了粗细可以用来纳鞋底的线绳。以后,每天放了学回家的日子,忙完我们吃饭问题后的母亲,就是一手拿鞋底,一手拿锥子,针线,在纳鞋底的模样,这幅画面永存脑海之中!  

鞋底是做新鞋中最重要、最耗时的。鞋底做好了,再配了鞋帮,一双崭新,舒适的新鞋便诞生了。整个的童年、大段的少年时光,我就是穿着母亲这样做好的单鞋,冬日的棉鞋,走在上学求知的路上,乐在跳皮筋,踢毽子,滑冰,奔跑,跳跃的游戏中,不亦乐乎!

第二双鞋,是我上初三的那年(1985年)吧?!大姐家与曾教我英语的老师隔壁,她的男友是天津人。男友从天津来看她时,带了一双淡淡的黄色稍偏绿的布鞋,塑料鞋底,同色系鞋垫的女鞋,在我的眼里,它像极了芭蕾舞鞋,在那个大家都还穿手工布鞋的年代,这是很罕见的一双鞋。也因此,只一眼,我便记在了心里:要是我的,该多好呀!!后来阴差阳错的,它真的成了我的(鞋子大了,女老师穿不了,让我试,结果我穿正好。妈妈看我那么喜欢,一咬牙也就买了。那年,一双3元多的布鞋,可是很贵很贵的)。我激动的,开心了很多天。每天都穿着,不舍得脱。因为颜色浅,我又贪玩,鞋子就更容易脏了。不得已,三天一洗,直到一年多以后,它彻底破了,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一边了。但不久,我有了一个主意,这便有了第三双鞋。

第三双鞋,是用第二双鞋子的底,母亲另外配了鞋帮做成的。在我的建议下,母亲用我一件不能穿的灰色西装,做了鞋面儿,在一个夏日的中午,在我们都午睡的时候做成的。记得做好了,母亲叫我起来试,那时离下午上学的时间也不远了。我一骨碌爬起来,迫不及待的就穿上了,虽有些挤脚,但还是开心的不行。我让母亲在鞋跟处留了扣袢,和母亲就像和线一样,又用黑色毛线做了长长的装饰带,穿过扣袢,交叉过小腿,又返回脚跟处打结,就像真正的我想象中的芭蕾舞鞋一样。匆匆地、快乐地赶着去学校了。那是我16岁最开心的一个夏日。后来,哥哥的好友还问起我:你那双鞋子,为什么看起来像跳芭蕾舞穿的呀?我们几个男生都有同样的疑问呢!

年华似水,眨眼间便已人到中年。生命中过去的日子里,穿过的每一双鞋,都承载着我渴望认知外面世界的步履匆匆。第一双鞋,是亲情,是爱,将伴随我直到老去;第二双鞋,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,也当永存心中,作为不断向上的动力;第三双鞋,是我独特的时尚观,不标新立异但也有自己独特风格。

未来,也还有遥远的路要走,路途中遇到的景色不同,相应该穿功能不同的鞋;生活中爱美的我,也会有自己喜欢的很多鞋,但无论怎样变化,生命中的三双鞋总会相伴。

穿着自己喜欢的鞋,走着自己坚定的路,让爱相随,风雨无阻!

下一页

下一页